鲍威尔揭秘美联储“第三使命”,长期利率调控暗藏哪些政治经济玄机?

MetaTrader4平台 °C 栏目:MT4下载
鲍威尔揭秘美联储“第三使命”,长期利率调控暗藏哪些政治经济玄机?

在最近一次议息会议后的记者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首次解读了国会赋予央行的“第三项使命”。他表示,“适度长期利率”实际上是另外两个目标衍生出来的使命。这一说法让大家对美联储的使命和长期利率调控有了新的思考。

## “第三使命”:双重目标的衍生品

一直以来,美联储把自己的使命说成是双重目标,也就是让通胀保持在低位稳定,让就业市场持续强劲。但其实国会还给了它第三个使命,就是实现“适度长期利率”,不过这个使命很长时间都没被美联储官员专门提过。

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这个“第三使命”。他说,虽然这个使命确实存在,但在他们看来,它是另外两个更有名的目标的衍生品。他们觉得适度长期利率是稳定通胀和最大就业自然而然会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美联储官员这么多年都没把第三使命当成一个需要单独去行动的目标。

## 长期利率悖论: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美联储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联邦基金利率,这个利率对美国经济里的短期借贷成本影响最明显。美联储官员一直强调,他们主要影响的是短期利率,长期利率受很多和货币政策没关系的因素影响,他们对长期利率的影响力比较有限。

可是,近二十年的货币政策实践却不是这么回事。从 2007 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搞了两轮大规模的债券购买计划,也就是量化宽松(QE)。在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的时候,他们进行资产购买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让市场稳定,另一个是在联邦基金利率快接近零的时候提供额外的刺激。

美联储买债券的核心作用就是降低长期利率,这和“第三使命”的目标是一致的。不过问题在于,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带来的好处很难用数字算清楚。尽管这样,这些措施确实让政府和购房者这些借款人的实际成本降低了。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说,量化宽松其实就是买长期限的证券,而不是短期资产。通过增加对长期证券的需求,美联储把这些证券的价格抬高,收益率压低。但他也多次强调,和短期利率变化比起来,美联储大规模买债券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比较小。

## 政治维度:量化宽松引发的争论

美联储对长期利率的影响还涉及政治方面。以前的量化宽松政策就让人担心,觉得美联储是在帮政府用比正常水平低的成本借钱。

现在特朗普又当上总统了,这个争论又冒出来了。特朗普催着美联储大幅降息的时候说,这样能降低政府的利息成本,却不管可能会让通胀升高的风险。斯蒂芬·米兰从特朗普白宫顾问的岗位被调到美联储当理事,也让大家对“第三使命”有了新的关注。

瑞穗的经济学家说,理事会有了新成员,而且美联储还在推进 2022 年就开始的缩表进程,市场肯定会对美联储的“第三使命”有很多猜测。

总的来说,鲍威尔对“第三使命”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美联储在长期利率调控上的复杂情况,既有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又有政治方面的影响。未来美联储在这方面会怎么做,值得我们继续关注。